查看原文
其他

这里的樱桃红了 村民们的“钱袋子”也鼓起来了


4月1日是米易县白马镇棕树湾村樱桃“开秤”的日子。一大早,孙光元就骑着摩托车,挎着3个竹篮子来到自家樱桃林里,这里的“玛瑙红”已经逐渐进入成熟期,是整个米易县最早成熟的一批樱桃。



近几年,棕树湾村因为种植樱桃,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,外来的客商越来越多,成为米易县数一数二的樱桃原产地。每年“樱桃季”,是当地村民最为忙碌,也最高兴的时候,“红”起来的不只是樱桃,还有棕树湾村民日益红火的好日子。


“玛瑙红”是棕树湾村2015年才从贵州引进的樱桃品种。作为全村第一个“吃螃蟹”的人,孙光元可是底气十足。



“我当时跟着村干部去贵州做了实地考察,觉得这个品种很适合在棕树湾种植,村里也邀请了农科院的专家来做技术指导,所以我很有信心。”孙光元说,“而且米易的气候条件非常好,完成嫁接后结出的果子比原来还要好。”




1000多株樱桃,“玛瑙红”和本地樱桃各占一半,成熟后的樱桃晶莹剔透、香甜可口。孙光元小心翼翼地摘下后,再轻轻地放进篮子里,篮子底部铺着樱桃叶子,摘满一篮后又同样用叶子盖好,送到村里专门搭建的收购点。



来自成都的收购商黄先奎早已在收购点忙碌着,不断有村民送来刚摘下的樱桃。孙光元送来这一批总共210斤,按照品质定价每斤32元,第一天就收入6720元,取得“开门红”。



最近几年,外地收购商越来越青睐“玛瑙红”这一类更适宜运输的樱桃品种,“我在米易做水果生意已经4年了,主要是供到成都市场,以前收购樱桃运输是最大的问题,果子容易坏,损耗大。”黄先奎告诉记者,“改良后的品种口感好,果皮稍微厚一点,更适合长途运输,明天早上3、4点就能在成都上市。”


如今的棕树湾村,除海拔过高的12组外,其余11个组全部种植着樱桃,全村种植樱桃面积超过7600亩,已经发展成为当地的支柱性产业。


“我们这里是典型的依靠产业振兴推动乡村振兴的村子,以前种植水稻每亩2000元,现在种植樱桃每亩超过20000元,所以有村民说,宁愿收1年的樱桃,不种3年的水稻。”棕树湾村党总支书记何永春见证了村子的巨大变化,2014年村里的人均纯收入为5700元,到2019年增长到12300元。



随着收购商家日益增多,村里狭窄的道路成为卡在何永春喉咙里的一根“鱼刺”,经过村两委和白马镇党委、政府的多方争取,去年年底,村里9.3公里的道路扩宽工程正式启动,3.5米宽的道路变成了4.5米,用村民周银平的话说,“这项工程不仅是拓宽了村里的道路,更是拓宽了村民的致富路。”


“红”起来的棕树湾村没有选择满足于现状,“村里有些地方不太适合种植樱桃,我们正商量着引进其他农产品,进一步巩固产业基础。”何永春说,“下一步,我们还希望能和黄草村联手,打造更多元化的产业结构,以此带动乡村旅游发展,让棕树湾村真正走上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。”





记者 周翼

责任编辑:何泓

审核:梁隽


新闻多看点


今日10时,一起默哀! 2020-04-04
连续46天!我市无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2020-04-04
长大后,终于懂了清明…… 2020-04-04

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